秋,是清朗、和易的;
秋,是静美、飘逸的;
秋,是洒脱、俊秀的
尽管绵绵的秋雨,萧萧的秋风,会诱发人突然间弹出淡淡的忧伤,尤其是对多思善感的文人或多愁善感的女子来说更是易发秋的情怀。但无论如何,也无论何种力量都无法阻挡秋的如期,也无法关住秋色的诱人。
不是吗?当第一片落叶开始,人们就已经期许着与金秋的相见。可是呢?
初秋却似含羞的少女,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姗姗而来,还往往是随风潜入夜,悄然无声地从夏末,趁着暮色,裹着层云,连同微风细雨一并落入夜的深邃之中,然后慢慢地渗出,或轻轻地洒落在秋水里,拨弄着微微的秋韵;或轻盈地飘落在山野间,装点着淡淡的秋色;或带点柔柔的微风拂面而来,一脉心绪,随风轻轻地摇进秋的思绪里,静坐小院,浅笑聆听鸟儿的清歌。树叶也就此渐渐地由深绿变成浅浅的黄色。
此时的秋韵是清朗和易的,碧空如洗,天高云淡,白云点点,阵雁整装待发,即将南飞。
大自然向人们发出了秋的邀约,从而,拉开了秋的序幕
而每当步入仲秋时节,秋意却一反优雅之状态,像芳心骚动的少妇,畅想而又不敢恣肆,欲动而又不敢狂热。只能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庭院深深真的能锁住清秋吗?
回答是否定的,仲秋的步履势必纷至沓来。
秋色终将由淡转而变黄、变红、变深,由原来的点点滴滴,斑斑驳驳,逐一地演变成整片、整片的,旷野、山川、河流渐渐一波波地被淹没在秋色之中。
月影沉秋水,风声落暮山,水映月影,风起山林,秋色暮景昭昭而展。新霜染枫叶,皎月借芦花。枫叶经霜而变红,芦花之白映衬明月更为皎洁,秋之夜景,隐隐可视。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云秋无际这是辛弃疾精心创设的尽让人们去感受清秋之广远辽阔,无边无际。而毛泽东的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则更是营造了一个恢宏开阔的秋色之艺术意象,如果允许我们暂时抛开全词意义深远的壮志豪情,仅就引用之句,足以让我们感受到秋的飘逸与和美,以及秋景胜似春光的无限秀色。让人美不胜收。
仲秋像风尘仆仆的来客,在田野山川间,在果园的花丛中穿梭往来。仲秋的阳光也格外地温馨恬静,仲秋的微风也特别的和顺轻柔。整个仲秋,蓝天白云,飘洒悠扬。
纤影微动,漫游秋意。聆听秋韵秋声,魅力无限,诱惑重重。
仲秋,毫无吝啬地为深秋的高潮作了厚实的铺垫。
深秋的来临却全然不同,它以大手笔,大气派,大格局的姿态,来得大张旗鼓,来得轰轰烈烈,甚至还带点狂傲不羁的样子。
你瞧,仅在那山野灿烂的入场仪式中,就施展了奢华,表现出一种发自生命本能中的挥霍欲。它可以在一夜之间,在人们的不知不觉之中,就将几乎全部流动着绿汁液体的叶子铸成金币,或纷纷飘落,挥洒自如,掷地有声;或挂满树枝,叮当作响。极目远眺,树树秋色,山山秋景。
然而,表现更为断然的还是仪式之后的深秋高潮。它以其巨大的生命力,热烈奔放,不可阻挡地改变着大自然的一切,不管如何高大的参天之树,可以在顷刻之间,被劲风吹尽飘落满满的一地,漫山遍野,堆积铺成了一条又一条无尽的黄色地毯。
而在这等的豪华与慷慨面前,那清洁卫工躬身趋前扫成一堆一堆的落叶,点火燃烧。从叶缝中流泻出一股焚香似的烟,袅袅轻绕,飘忽出一种佛家的思绪,让人闻到了一丝涅槃时的特种香味。
其实,秋景,并不只是金黄单调的色彩,只要我们稍作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金黄中有绿,绿中又有红,红、黄、绿相间交融,错落有致。黄的像金子,红的像玛瑙,绿的像翡翠,各呈风采,各领风骚。那山下若有水平如镜的江面倒映,自然就有香山居士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夕阳照水,波光粼粼之景象,使秋色显得格外的绚丽多彩。
深秋,更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丰收季节,原野上那一派丰收景象,生机勃发。金黄的稻穗低头含笑,成熟的果子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苹果的红扑扑,梨子的黄澄澄,葡萄的亮晶晶它们大显其秀各展魅力。纷纷为秋的成熟增光添彩。
就连伫立在山巅的秋阳,也仿佛给深秋有意地渲染一种特别的氛围。宛如一尊威武的战神,抖落战袍上的染血,飞溅在草丛之间,渗透到山下的小溪,泛着数不清的涟漪,不断地流淌,从古流到今,从辽远的过去流向那茫茫的未来。
深秋落木千山,秋波万顷。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秋风起,白云飞,草木黄,雁南归。既令人愉悦,又让人心伤。这或许就是秋韵之中蕴藏着更多的秋绪,也或许在这许许多多的秋韵之中,就能找到你的最爱,引发你的共鸣。
有人喜欢秋的沉淀;
有人喜欢秋的成熟;
有人喜欢秋的硕果累累;
有人喜欢秋的静美;
也有人喜欢秋的悲凉
在这无边的萧萧落木之下,有人油然而生的秋殇,仔细想想,这也不是一种可贵的伤感之美吗?
然而,在这片片秋叶的飘逸起舞之中,则更多的让人们见到了秋的希望,看到了秋的未来。